东亚杯临近,国足却突然变天。
原以为足协会选择让土帅带队,但是没想到让国青教练久尔杰维奇闪电上任。随即公布的大名单也是主打“年轻风暴”。这支“史上最年轻”的国足,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战未来。
久尔杰维奇的履历不算华丽,却足够“熟门熟路”——曾执教中国U20国青,对中青球员的了解远胜其他外籍教头。上任第一天,他就果断“清场”,用实际行动宣告:他要带自己的团队干自己的事。
教练换了,球员的命运随之重排。
最新公布的26人大名单,是近年来最“狠”的一次青春改造——
30岁以上仅4人(颜骏凌、韦世豪、徐新、塞尔吉尼奥),而18到23岁的年轻人则占据绝对主角:
门将线:王大雷、刘殿座离开国家队,取而代之的是24岁的薛庆浩和20岁的于金永;
后防线:蒋光太、李磊等老将“被消失”,朱辰杰+蒋圣龙组成的中卫组合“年龄共计48岁”。
中场线:高天意、徐新“复活”搭配19岁“魔术师”蒯纪闻,久帅押宝“传控+硬度”;
锋线:刘诚宇、王钰栋两位U20妖星火线登场,23岁的陶强龙甚至挤掉了武磊。
这是一次彻底的代际交替。
如果说伊万的国足是“止血式保守”,那久帅的版本就是“主动型爆改”。没人知道这批新人能不能扛起大旗,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年轻,敢跑,敢拼,已经比过去多了三分希望。
而久尔杰维奇上任之后,也是主动征召了一些伊万弃用的球员。曾被伊万彻底否定的高天意、徐新、巴顿等人,如今重新披上国家队战袍。高天意,曾因不适应伊万的菱形中场体系被长期弃用,本赛季复出即贡献3助攻,如今入选主力轮换。徐新本赛季跑动和抢断数据高居海港队第一,被久帅直接拉回国家队。巴顿:拼抢积极、节奏极快,但在伊万眼中“不够战术化”,而久帅却早在亚运队就信任他,“中国球员需要突破爆点”。
而国足教练组也是大调整,原计划留任的郑智、陈涛被“秒换”,久尔杰维奇坚决放弃中方教练组,仅保留万厚良象征性留岗,整支教练组迅速完成“塞尔维亚化”:助教克利亚季奇、技术分析师里斯蒂奇全部上岗。而陈涛与郑智也将离开国家队,自寻出路。郑智的离场并非能力问题,而是外教对中国教练的信任缺失。有足协内部人士透露:“外教认为中方教练易干扰战术执行,尤其大赛关键决策”。
而人事调整的背后,其实是信任体系的崩塌。
足协倾向“中外结合”,外教却选择“全权掌控”。原因并不复杂——在他们眼中,中方教练可能影响战术执行,尤其在关键节点“干扰决策”。为了避免内耗,久帅选择从源头切断。
这不是第一次中国足球遇到类似剧本,但久帅的“斩立决”式操作,实属罕见。
足协东亚杯的比赛也是很有看点,7月7日首战韩国,7月12日再战日本,7月15日末战中国香港,日韩都没派出最强阵容:韩国缺少孙兴慜、金玟哉,日本甚至以大学生和J联赛替补为主,这给了国足“拼搏的空间”。估计久尔杰维奇会用两套阵容,对日韩打541稳守反击,拼脚下速度;面对香港摆4231主攻体系,张玉宁+王钰栋“高低配”锋线组合,打出高位压迫。
在中国足球反复循环的温吞岁月中,“敢动刀”的外教越来越少——不是不懂,而是怕事。
而久帅上任仅一天,就完成了教练组重构、球员洗牌、战术布置三件“大事”,无论效果如何,至少他在行动。这支平均25岁的国足,可能输球,可能犯错,但也更可能创造惊喜。
东亚杯的战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年轻面孔能否在强敌面前证明自己拥有搏击风浪的勇气与实力。
足球不是靠经验和资历踢出来的,而是靠勇气、节奏和执行力踢出来的。
久帅敢变,球员敢拼,国足也许终于不是“原地踏步”的代名词。